【112年數位治理策略管理訓練課程】課程實錄
主題4:科技共創與永續共融
課程時間:2023/09/01
課程地點:公務人力發展學院404教室
學習目標:藉由國外經驗、政府部門同仁及業界代表分享實際推動經驗,以達到掌握零排碳知識,增進規劃政府創新及永續策略之參考。
課程名稱:綠色金融科技應用
授課老師:主持–蔡福隆主秘
與談–賴國旺總經理
與談–陳恭教授
課程摘錄:
上午的講座,先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蔡福隆主秘介紹兩位與談人,資達科技賴國旺總經理長期耕耘電子公文交換系統,相當支持政府資訊化作業;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陳恭教授近幾年在區塊鏈、數位貨幣、數位合約等等的應用有豐富的研究經歷,並協助許多政府機關的研究專案,在學術和實務上都有很大的成就。接著開啟今日的主題。
賴總經理以衛生福利部數位同意書簽署系統開發與推動經驗為主題,首先說明最初發展,接著介紹系統架構,區分為簽署層,面對的是民眾端,有利於資料的保存及管理,讓要簽的資料透過KPI上傳,有利於長期的存取與應用。而系統會運用到區塊鏈去保存資料。總經理也提到團隊對同意書紙本表單的格式及內容進行分析後,規劃出八種樣版,並以系統提供的樣版編輯器進行表單內容設計,產出同意書表單。將同意書表單標準化、統一化,有利於往後長期的管理。
陳恭教授以日本證交集團與野村證券等機構合作,發行可追蹤綠色數位債券為案例進行分享,陳教授首先定義甚麼是綠色債劵,並說明綠債暗藏的問題。接著以案例說明首例批發型數位債券,也是首例實施數位追蹤功能的綠色債券,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提高透明度與數據收集效率,運用儀表板呈現減碳成效,也可以提供變動利率。最後由蔡主秘統整結論,提到
金管會永續發展路徑圖和行動方案持續調整前進,也稱讚陳恭教授提到綠色債券數位追蹤是一個非常細緻的規劃,若在國內做的話,可能會請會計師來驗證企業所募集之資金是否真的應用在綠色設備改善上。
課程名稱:永續治理的跨域合作
授課老師:主持–周麗芳教授
與談–馮明惠副總經理
與談–黃暐程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
課程摘錄:
由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周麗芳教授開場,說明推動淨零排放的歷程,引出臺灣2050淨零碳排最重要的引擎是低碳和數位,提到當前熱門的人工智慧是因應氣候緊急情況不可或缺的工具。當前淨零碳排與物聯網的商機在於感測物件、網路、資料搜集、應用服務四個層次,臺灣的強項主要在感測物件和網路這兩個層面,並以實例加以解釋,最後,周教授強調淨零排放數位機會未來發展—活絡創新人才、完善資金協助、完備創新法規、提供創新場域,才能以建構完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接著由思納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馮明惠副總經理分享,首先提到企業淨零碳排目標以及CBAM實施對產業之重大影響,當前各國因應氣候變遷,2023年準備開徵碳邊境稅,非協議國在進出口都會被課碳稅,對於台灣科技園區的影響甚鉅。接著定義低碳轉型機會及低碳轉型商機,以實例說明智慧科技的企業的應用,最後提到每個機構都要對碳排進行管理,不只生產,還包括運輸、倉儲,「氣候變遷引領低碳轉型商機無限,期盼與各位合作夥伴的共創合作」。
最後由原點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黃暐程創辦人說明公司淨零政策的發展背景,一開始參與淨灘活動民眾自帶水壺,但找不到可補水的地方,只好去買瓶裝水。而台灣每年瓶裝水高消耗,產生許多碳排,因此,想讓民眾更方便找身邊最近的補水站,在源頭減少購買塑膠瓶。接著詳細的說明方案內容,包括奉茶行動APP3.0、六大利害關係人等,讓學員們對於社會企業能更多了解。
課程名稱:科技與能源轉型|劉于遜執行長
課程摘錄:
最後一堂課,由威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劉于遜執行長與大家說明WeMo共享機車的發展背景,接著介紹WeMo特色及AI科技應用、WeMo和高雄市政府的路平政策合作,偵測路況平整狀況等實際應用。更提及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對台灣的影響。例如全美證交委員會於2023年3月宣布,擬要求上市企業每年公布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氣候風險,這將讓「碳」可能成為企業資產,也可能是負債,響應減碳刻不容緩,最後執行長說明台灣人均碳排全球第19名,因此台灣有責任積極的減碳。政府也於2023 年公布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歐盟碳關稅將上路,衝擊高碳排產業。供應鏈要求用綠電,台灣能源轉型要加快。